中山可建設粵港澳大灣區融合中心

中山可建設粵港澳大灣區融合中心

粵港澳大灣區總面積5.6萬平方公裡,2017年末總人口約7000萬人,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既是新時代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新嘗試,也是推動“一國兩制”事業發展的新實踐。中山是粵港澳大灣區的幾何中心,中山應敢為人先建設粵港澳融合中心。

首先規劃綱要要求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區。依托粵港澳良好合作基礎,探索協調協同發展新模式,深化珠三角九市與港澳全面務實合作,促進人員、物資、資金、信息便捷有序流動,為粵港澳發展提供新動能,為內地與港澳更緊密合作提供示范。香港、澳門與珠三角九市文化同源、人緣相親、民俗相近、優勢互補。近年來,粵港澳合作不斷深化,基礎設施、投資貿易、金融服務、科技教育、休閑旅游、生態環保、社會服務等領域合作成效顯著,已經形成了多層次、全方位的合作格局。其次粵港澳大灣區需要這樣的合作平台,尤其是珠江口西岸需要在規劃綱要的指引下,搭建這樣的高位合作平台,以更好地實現與珠江口東岸均衡發展。

中山有沒有這樣的可能呢?成為珠江口西岸的發展高地,粵港澳大灣區的融合中心呢?中山應有這樣的覺悟和擔當!

首先中山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孫中山先生的故裡,孫中山先生是偉大的民族英雄、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一生以革命為己任,立志救國救民,為中華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冊的貢獻。中山已然是海外華人、港澳台同胞的精神家園。大灣區建設的號角已經吹響,深度發掘和弘揚孫中山文化資源是規劃綱要的要求,更是中山的先手。

其次是中山有著粵港澳合作的良好基礎,自改革開放以來,眾多港澳同胞在中山投資置業生活,國內第一家中外合作項目中山溫泉酒店,第一家高爾夫球場,就是由香港知名人士霍英東先生及鄭裕彤先生等投資興建而成。眾多的廠企有著港澳同胞的身影。近年來,粵港澳游艇自由行、青年創新創業等融合舉措更是在中山先行先試。

再次中山有這樣的優勢,中山與港澳地域相近,文脈相親,傳統文化保留較好,龍舟、武術、醒獅、美食在這裡相匯,港澳與內地同胞在這裡相親。中山經濟實力較強,產業門類齊全,生態環境良好,醫藥健康、休閑療養產業蓬勃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社會服務保障到位,是國內第一個獲得聯合國人居環境獎的城市。中山五次蟬聯全國文明城市,是全國最早獲得聯合國人居獎的城市,全省唯一一個四次蟬聯“長安杯”的城市,六次榮膺“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地市”等等,不勝枚舉。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良好的生態環境一直是中山的靚麗“城市名片”,連續3年獲評“全國十佳生態文明城市”,2018年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當然最最重要的是中山人民共同的願望,我們願意、我們也有信心去打造粵港澳大灣區融合中心。

在這樣的基礎上,中山通過“文化引領融合,人財暢通交流”,重點強化與大灣區內青年群體的互動,推進粵港澳高校合作辦學,增進了解,試點港澳居民無差別待遇,打破無形藩籬,暢通“人財物”等的流動,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示范區。堅定“珠中江一體化、深中同城化”戰略,將中山劃分為三大功能區,北部片區加強與廣佛肇的對接,承接廣佛發展資源﹔中部片區向東發展,強化環灣布局,主動對接港深外溢動能﹔南部片區與珠海深度合作,全面融入珠澳整體發展格局。北中南全面發力,依托翠亨新區、中山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合作平台、神灣游艇會、三鄉港澳人士集聚區、澳門街坊會廣東辦事處等建設各層次各類型大灣區融合平台,用行動彰顯角色定位,引領中山再次異軍崛起,推動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