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生態之城
分層立體城市
全城地面都是公園,車輛在地下穿行,採用先進的分層立體城市規劃理念,地面是公園和活動場地,車輛在地下穿行; 地上規劃軌道交通,地下兩層為道路、立交和停車空間,人車分流;
垂直綠化之城
建築外牆長滿植物,目之所及綠色圍繞
總結世界先進城市規劃經驗,由建築事務所SASAKI(薩薩基)等親自操刀規劃建設;
規劃搭建垂直綠牆、空中花園和屋頂花園系統,形成多維度立體綠化系統,具有淨化空氣、涵養雨水、減弱噪音等作用;
城市地面是綠色公園,規建環島綠道和酒吧街區,島嶼周圍多是濱海公園。住在這裡的人可以隨意曬太陽、跑步、健身、游泳,到公園中休閒散步、嬉戲玩耍,不用擔心車輛的衝撞;
★海之貝銷售中心單體建築榮獲綠色建築LEED-CS 金級預認證證書;
★榮獲美國“波士頓景觀設計優秀獎”,美國權威設計大獎之一
★榮獲Frost & Sullivan2016 年亞太地區產品創新研發領袖獎
★連續榮獲全球人居環境論壇(GFHS-XI)可持續城市與人居環境獎之全球人居環境規劃設計獎並摘得“全球綠色建築產業化師範園區”桂冠;
★榮獲具有“地產界奧斯卡獎”之稱的2016年MIPIM Asia評選 “最佳未來超級城市”金獎;
★榮獲亞太區房地產大獎馬來西亞最佳集合住宅建築獎;
★榮獲亞太區房地產大獎馬來西亞優秀綜合發展項目;
★榮獲亞太區房地產大獎馬來西亞優秀集合住宅建築獎三項大獎;
★二度獲全球人居環境論壇(GFHS-XI)認可,憑藉其建築工業化基地勇奪2017可持續城市與人居環境獎之“全球綠色建築產業化示範園區”桂冠,並加入國際綠色範例新城倡議;
★獲馬來西亞星報地產獎(南馬區)之最佳可持續性發展項目獎。
生態宜居地帶
毗鄰生態濕地、近萬畝紅樹林海岸
馬來西亞是全球宜居地帶,風光秀美,氣候宜人,藍天白雲,純淨海風,常年無霧霾;
森林城市擁有豐富的海岸線資源,毗鄰生態濕地、紅樹林保護區,水質純淨,宜居健康。
城市級配套
2017年7月12日,森林城市正式獲准建設陸路水路兩個海關,至此,森林城市專屬海關建設計劃正式啟動,將持續推進海關落地。未來森林城市可與新加坡無縫連接,隨著兩地關係進一步打通、加強,森林城市的整體價值未來前景無限。
交通中心、國際會所、沙灘公園已投入使用;鳳凰酒店已盛大開業,規劃總建築面積超過7.8萬平方米;大堂吧、餐廳、泳池、會議中心等配套已投入使用,還規劃配備遊艇會所、健身中心、商舖等多種配套;海之礁濱海商業街、寺庫奢侈品旗艦店已開業, 快時尚、錫製品、家居、餐飲等眾多知名品牌悉數登場;
全球知名奢侈品服務品台—寺庫集團集團在森林城市打造的東南亞奢侈品旗艦店已開業,相對低價即可入手Hermes、LV、Dior、CHANEL、PRADA、GUCCI等國際一線品牌奢侈品。
規劃增設酒店等休閒度假配套設施,並邀請世界傳奇高球場設計大師傑克尼克勞斯及其子尼克勞斯二世聯名設計,重點發展旅遊業。酒店等休閒度假配套設施計劃於2018年5月開業。
首期緊鄰PTP港口,支撐國際物流首期緊鄰PTP港口,支撐國際物流。
已簽約美國嘉德聖瑪麗學校,享幼兒園到高中國際教育,臨近大學城
周邊更有十幾所大學
- 已簽約歷史悠久的私立寄宿學校——美國嘉德聖瑪麗學校(Shattuck-St. Mary’s School),計劃於2018年8月開學,打造從幼兒園到高中國際教育,併計劃引入英國等國家的國際學校,國際科研中心、職業技術培訓學院等。
流線型的形體既像海貝,也模仿了蜿蜒的海岸線。橫向拓展的形何地形體極具張力和流動感,完美詮釋了海洋柔美恢弘的氣質。 由於建築體量較大,內部出現採光不足的情況。根據內部空間的採光需求,建模觀察建築平面各部分自然光照的分佈,光照不足的地方開啟天窗,並且保證建築表皮的隔熱效能。 根據馬來西亞氣候條件,建模分析建築室內環境,通過朝向選擇等設計手段達到自然採光及自然通風的目的。 根據馬來西亞風向,採用自然通風手段,在局部地方採取開窗,引入自然風,降低建築室內溫度及濕度,提高舒適度。 自然通風迎合風向,在建築的南北面,局部玻璃牆,或開啟門洞作為通風口,實現自然通風 自然採光屋頂局部設置採光窗,彌補大進深導致的內部採光不足,從而減少照明能耗 遮陽板遮陽板設計減少室內眩光 屋面材質根據屋面坡度比例,選擇太陽能反射指數(SRI)適宜的屋面材質,以降低熱島效應 以珊瑚為設計原型,與貝殼造型的國際會所連成一線,個性突出。 考慮到後方濕地的景觀視線,以小體塊的形式分割整個長條型的空間,保證視線通透。 波浪、貝殼、珊瑚相結合,採用分割小體塊適當降低高度,形成錯落有致的動感流線,不喧兵奪主。 建築空間設計詮釋了“森林城市”主題——立體綠化與分層交通相融合。 立體花園創造安全舒適的宜居生活立體花園與立體交通相結合,人行與車行分流,讓人行環境更加安全、舒適。猶如海浪般層次分明、富有曲線美感的步行商業街道及屋頂花園系統,匯聚購物、餐飲、觀海散步等功能,營造濱海度假休閒消費聖地。 綜合考慮功能需求與交通分流,交通中心以展現包容和親和力的C形圍合而成,C形兩翼開側出入口,產生聚風效應,實現自然通風,中央天井的拔風可迅速吹散底層駐車尾氣,建築360度全角度綠化覆蓋,輔以攀爬類植物,儼然一座一座綠色城堡。 結合立體交通設計理念,分為上下兩層。首層設置停車場,外圈停放臨時車輛,避免臨時停車與長期駐車混用;上層為商業和巴士停放空間,由中央天井聯繫,人行流線互不交叉又有機結合。 綜合考慮功能需求與交通分流,交通中心以展現包容和親和力的C形圍合而成,C形兩翼開側出入口,產生聚風效應,實現自然通風,中央天井的拔風可迅速吹散底層駐車尾氣,建築360度全角度綠化覆蓋,輔以攀爬類植物,儼然一座一座綠色城堡。 塔樓以外的弧線形式設計,面朝大海,錯開高層洋房,保證每間房間享受最佳景觀面,別墅區內湖,濕地公園及海景風光大可盡收眼底。 全生態循環系統,各層盡端設置綠色退台,將綠色引入室內,大堂採用開敞式設計,頂部不封閉,通透的兩邊形成風壓,自然風直接貫入大堂,達到降低溫度及濕度,增加人體舒適度的效果。智慧生態之城
彰顯大氣、恢弘的海洋文化
生態之作讓自然為節能服務
(852) 5223 3863
(852) 681 681 36
一鏈四珠· 神秘的海洋之心
(852) 5223 3863
(852) 681 681 36
會呼吸的交通樞紐 360°全角度綠化覆蓋
強勁脈動 — 各行其道,井然有序的交通聚散體系
(852) 5223 3863
(852) 681 681 36
蒲魚逐浪 — 仿生學建築的探索
覽林觀海 — 雙弧線設計贏得絕佳視野
智慧生態 — 流線形態獲取綠色自然風
(852) 5223 3863
(852) 681 681 36